打發蛋白時加糖原理
一般的打發步驟,都會有加糖的輔助,一顆雞蛋的蛋白配合10克糖左右的量,比例約為蛋清量:糖量=3:1。
蛋白發泡的原理,即蛋白質、水和空氣都在找一個合適的存在空間,達到和平穩定的一個狀態
那么糖在哪里?答案是水里。
蛋白中近90%的水分。糖在加入蛋白中時是顆粒狀的,隨著攪打摩擦,糖會慢慢融入到水中。
這個過程中水的密度就會慢慢變化,水的粘性也慢慢增大,在蛋白質網絡構建過程中,因為糖的緣故,水分也會較難流失,也就是給水分逃離泡沫網絡又加了一道坎。所以加了糖的蛋白泡沫,水分足足的,看起來也十分有光澤。
在打發后期,糖依然可以為蛋白泡沫構建更穩定的網絡結構,延緩泡沫崩解的時間,提高泡沫的穩定性。因為加糖能增大泡沫的密度值,可以更有效的增加泡沫的緊密性。
如何正確往蛋白中加糖
在實際制作中,或許大家都嘗試過一次加糖、三次加糖的制作流程。那么到底哪種加糖方式才是正確的呢?這個主要看打發蛋白的目的是做什么的。
蛋白與糖混合攪拌的時間越長,蛋白打發的也就越堅硬,蛋白的可塑性也就越好,同時,蛋白打發的時間也較越長。
如果想獲得非常緊實的蛋白,那么可以在前期就將配方中所有的糖加入其中,這樣可以獲得緊實、細密的泡沫,這種方式適用于意式蛋白霜等后續需要加熱打發蛋白的步驟流程;如果是想獲得輕柔的蛋白霜,則可以分次加糖。
分次加糖的主要意義是在于減小“糖對蛋白打發雙向抑制”的影響,使打發呈現更為完美的狀態。
首先需解釋下糖不可以在后期一次加入:
可能大家在經過上面的解說后,認為既然糖對于泡沫的維穩有很好的狀態,但是卻能抑制打發,那么在打發的后期加入豈不是兩全其美?
其實不然,后期蛋白泡沫網絡已經逐漸建成,如果大批量加入的糖分,糖顆粒的粗糙會破壞蛋白質泡沫壁,操作不當更易造成大面積消泡。所以前期必須要分擔糖量。
01. 第一次加糖
蛋白打發至出現泡沫,泡沫呈現魚眼大小。
加糖原因:分散糖量;吸收水分,形成糖液,增大蛋白泡沫粘性,幫助開始構建穩固的泡沫網絡。